搜查令显示,OpenAI已向HSI提交了一份包含用户信息的Excel表格,尽管具体数据尚未公开。此案是首个公开的反向AI提示请求案例,表明执法部门正利用ChatGPT的交互记录作为刑事调查的证据来源。

一份解封的联邦搜查令显示,2025年10月,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(HSI)首次要求OpenAI提供ChatGPT用户数据,以追查一名涉嫌运营暗网儿童性剥削网站的嫌疑人。国土安全调查局(HSI)是美国国土安全部(DHS)下属的首要联邦执法机构。
这份由缅因州法院解封并经《福布斯》审查的文件揭示,执法部门通过嫌疑人与卧底探员的对话,锁定其使用ChatGPT的记录,开启了一条突破性调查路径。此案标志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首次因用户提示被要求披露信息,引发了对隐私与执法界限的广泛关注。
从暗网到ChatGPT:调查的突破口
过去一年,HSI一直在努力揭开一个暗网儿童性剥削网站管理员的身份,但进展缓慢。转机出现在嫌疑人向卧底探员透露其使用ChatGPT的细节时。嫌疑人分享了两段ChatGPT对话:一段是关于“夏洛克·福尔摩斯与星际迷航中Q相遇”的虚构讨论,另一段则是ChatGPT生成的一首20万字诗歌片段,模仿特朗普的夸张风格,主题为“对基督教青年会的热爱”。这些看似无害的提示成为关键线索,促使HSI向OpenAI发出搜查令,要求提供输入者的姓名、地址、支付数据及其他对话记录。
36岁的德鲁·霍纳(Drew Hoehner)被指控为15个暗网儿童性剥削网站的管理员,面临串谋宣传儿童性虐待内容(CSAM)的指控。HSI通过卧底对话获悉,霍纳曾在美国军方工作,驻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七年,并申请了国防部新职位。这些信息结合OpenAI提供的Excel表格数据,帮助执法部门确认其身份。
暗网犯罪与人工智能的交汇
这些暗网网站运行在Tor网络上,通过加密流量和多服务器中转隐藏用户身份,拥有至少30万用户。网站组织严密,设有管理员和版主团队,甚至为活跃用户颁发徽章。其中一个子网站专门托管AI生成的儿童性虐待内容,凸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犯罪活动中的滥用。OpenAI的数据显示,2024年7月至12月,其向美国国家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报告了31,500条与儿童性虐待相关的内容,并在71次政府请求中提供了132个账户的信息。
搜查令显示,OpenAI已向HSI提交了一份包含用户信息的Excel表格,尽管具体数据尚未公开。此案是首个公开的反向AI提示请求案例,表明执法部门正利用ChatGPT的交互记录作为刑事调查的证据来源,与传统搜索引擎(如谷歌)被要求提供搜索记录的做法类似。
执法与隐私的微妙平衡
虽然霍纳的ChatGPT提示与儿童性剥削无关,但其账户信息为调查提供了关键突破。电子前沿基金会法律顾问詹妮弗·林奇(Jennifer Lynch)指出,此案表明执法部门日益依赖AI平台获取证据,凸显了OpenAI等公司需重新审视用户数据收集政策。搜查令虽仅针对霍纳的两个提示,但其潜在影响深远,可能为未来类似请求开辟先例。林奇警告,AI公司应限制数据收集规模,以保护用户隐私。
霍纳的案例显示,执法部门并未直接依赖OpenAI数据锁定其身份,而是通过卧底对话获取了军方背景等信息。然而,OpenAI提供的数据可能在确认身份和构建起诉证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截至目前,霍纳尚未提出抗辩,其律师和OpenAI均未回应置评请求。
AI时代执法的新前沿
美国首次针对ChatGPT用户数据的搜查令揭露了执法部门追踪暗网犯罪的新策略。从霍纳的案例可以看出,AI平台的交互记录正成为调查儿童性剥削等严重犯罪的重要工具。
然而,这种做法也引发了隐私保护的争议,OpenAI等公司面临如何平衡用户数据安全与执法合作的挑战。HSI通过结合卧底行动与AI数据成功指控暗网管理员,显示了技术在打击隐秘犯罪中的潜力,但也提醒我们,在AI时代,执法与隐私的界限需要更加谨慎的界定。此案不仅是调查技术的里程碑,也为AI行业的监管与责任敲响了警钟。
Anwangxia.com原创文章,作者:anwangxia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nwangxia.com/4443.html